PPP项目总投资3.4万亿 财政部官员建议险资进入
2015年09月15日 09:03 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 【打印】
各地PPP项目总投资3.4万亿 财政部官员建议险资、养老金等进入
在经济增速下行、产能过剩、缺乏有效投资的背景下,公共品的投资被推到前台,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)模式备受推崇。
在近日由中国建投主办的“JIC投资沙龙”上,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刘健透露,据统计目前各省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大约为1800多个,总投资达到3.4万亿。
而国家层面,继2014年底财政部公布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后,目前第二批示范项目发布在即,行业分布更广。而首批的30个项目,经财政部四个调查组的调查,个别不属于PPP项目的未来将被调出。
不过,PPP模式不同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,若没有社会资本响应,各省推出的1800个项目仍是“一头热”。刘健指出,产业资本有限,且成本较高,很难承担大量PPP项目的实施,必须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PPP领域,在国内主要是保险公司、养老金等。
“真正的PPP不多”
刘健表示,PPP是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,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。
传统的公共服务主要依赖政府投融资,侧重在投资和GDP上,对投资效果如何、是否有产出、设备是否被闲置等后期运营监管不够重视。而PPP模式,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政府投入方式的一个重大变革。
PPP模式,项目的投资运营从政府转为了社会资本,政府的责任从事前的投入变成了事后按绩效付费。没有服务就没有收入,公共部门获得了稳定的长期服务,私人部门可以获得可靠的长期收入。因为引入社会资本这一微观机制保障,公共领域的投资变得更有效益。
在经济增速、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,各省陆续推出了PPP项目。刘健表示,据统计各省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大约为1800个,总投资达到3.4万亿。
PPP的杠杆率要比传统模式高。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指出,如果说过去融资平台投资是“借钱买房”,PPP就是“融资买房”。原来五年的BT项目,现在变成30年的BOT项目,杠杆率是原来的6倍;如果是3年的BT项目,变成30年的PPP项目,则是加到了10倍杠杆。
焦小平指出,PPP是一个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的手段。作为一个高杠杆的工具,要做到风险可控,为了防止PPP成为变相融资平台,财政部门对PPP整个融资有一个控制,即财政评估。财政部已经出台的财政可承受能力的评估,要求不能超过财政资金的10%,去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5万亿,10%也有1.5万亿的规模,这个规模仍非常大。
沙龙上,一些企业主直言,现在真正的PPP项目并不多,不少属于“明股实贷”,项目多需要财政隐性担保,投资方拿的是稳定回报。
焦小平也直言,有些地方推出的PPP项目属于充分竞争领域,并非真正的PPP。即便是2014年末财政部推出的首批30个示范项目,经过财政部四个调查组的调查,个别示范项目也不属于PPP项目,未来将被调出。
焦小平进一步指出,真正的PPP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:一是平等合作;二是合理分担风险,政策法律风险由政府承担,运营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;三是PPP项目强调全周期供应链管理,传统投资项目的投资、建设、运营是分散的,项目不具长期眼光;四是财政事后按绩效付费;五是PPP的全过程应该公开透明,项目的筹集、发起、采购、支付、绩效产出等,不违反国家机密、企业核心机密的都应向社会公开。
应鼓励险资、养老金进入
有数据显示,目前PPP的落地率大概在15%。
刘健直言,PPP的推进不是几个部委发几个文件就行,有很多专业工作要落实。另外,PPP还需要制度保障,如健全的法制、政府治理能力较强、大量专业人才配备等,是一项长期工程。PPP项目的落地,应该看重质量,而不是数量,重点在于项目可融资性和政府履约能力。
多位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PPP是公司未来积极拓展的一块业务,但期限上存在不匹配问题。PPP项目周期长,如果是20年的项目,信托资金最长一般是三到五年,这需要进行四轮左右的资金替换,如何具体操作是个问题。
中建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谭硕表示,信托业都很关注PPP,但真正落地的项目并不多。至于期限不匹配的问题,需要通过结构化的安排,如资产证券化来实现对接。
刘健表示,产业资本有限,且成本较高,很难承担大量PPP项目的实施。必须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PPP领域,在国内主要是保险公司、养老金等,因为这些机构追求长期稳定适度的回报,一般是CPI的基础上加3%左右。
建行总行养老金部总经理冯丽英表示,在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办法中明确20%的资金可以投资于国家重大的项目和重点的工程建设,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运营程度的不断深化,养老金未来投资势必会加强对PPP项目的合作。从OECD国家经验来看,2010年养老金计划作为基础建设投资的比例超过了18%,而且回报率不低。
为提高PPP项目融资可获得性,政府部门也在加大支持力度。刘健表示,中央和地方都在推PPP基金,为的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。另外,PPP项目未来每年的支出责任都要纳入预算管理,也保障了政府的履约能力。 |